从西安软件公司的市场能力、市场规模、市场机制看西安中小软件公司生存之路
中小软件公司的作用不可忽视。中小软件公司有较好的技术和机制,长久的发展潜力。在生存压力下,反而会有很好的发展思路,在技术上容易创新。如果政府出台有利于中小软件公司发展的政策,使更多的小软件公司起步时就少碰钉子,多一些鼓励和引导;媒体在宣传上多给予一些支持,使社会对中小软件公司多一分理解,西安将出现更多中小软件公司。这些软件公司通过成功运作、重组、合并,就有可能形成更大、更有实力的软件公司。
软件公司面临的问题,一是牌子、二是人才、三是技术、四是资金。借助软件园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软件覆盖面宽,产品规模小,公众认识性较之硬件差。建软件园首先可以为软件公司解决牌子问题。如果软件园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软件人才进行监管,又可解决人才问题。这几年软件公司多少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缺少深层次技术培训。软件园如能组织跨国界、跨行业技术交流和人才培训,市场调研和技术分析,无疑对解决软件公司技术饥渴问题有利。每个发展中的软件公司都缺资金,都有理由得到政府在资金上的支持,促靠政府提供资金只能是锦上添花,倒不如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软件园的建设上,创造一种良好的开发环境和氛围,使西安软件得以发展和壮大。
发展西安软件产业,一要选准创新突破口,发展适合西安省情的软件技术和产品。西安网络技术在国内具有很大优势,专家建议选择基于网络的中文平台软件,把发展适合国情的人机交互及基于具有西安优势和自主版权的应用软件,作为带动西安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突破口。二要尝试将科研拨款改作投资参股,对股票上市融资向软件公司倾斜,并尽快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三要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专家建议,经省有关部门认可的软件公司应享受高新技术开发区软件公司的优惠政策。四要走“官产学研用”结合的路子,建立知识链和产业链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重视中小软件公司的作用,积极推动软件公司与高校院所组建软件公司,推动软件公司与行业结合,扩大软件应用服务面;要有意识地让软件公司和其他产业骨干软件公司组建互补型软件公司集团,促进信息技术向其他产业的渗透和转移;要推动信息设备生产软件公司与软件公司的联合,走“软硬兼施”的路子;要鼓励一些具备人才优势的大软件公司,利用其开发软件公司管理软件的经验,形成复合型人才队伍,向本行业软件应用领域发展。
西安软件产品很多,各行各业应用软件都有,但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不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规范化标准,缺少对软件开发人员的监管。软件公司投入人力、物力开发软件,几近成功之时,软件成果被带走了,结果所有生产成本留给了软件公司,产生效益的那一块被转移了。知识产权得不到切实保护,软件公司不可能快速发展。国外软件人员“跳槽”,不允许在同行业软件公司中流动,或把产品转移到其他地方销售。可否借鉴国外经验,制定西安软件人才监管、软件纠纷仲裁和保护政策。
在软件发展中,同创将注意五个结合:一是软硬结合。软件是以硬件为载体的,同创将不断提高硬件产品的自有固化软件份额,同时通过自身庞大的硬件产品市场与销售渠道,加强捆绑软件的销售。二是制造和应用相结合。制造是编制软件产品,应用就是市场,编出来的东西必须去应用。同创将通过市场来附加技术、引导技术。三是中外结合。国内用户、市场及人才需要和国际上的大公司结合,只有与国际接轨,技术不断得到补充,软件开发水平才能得以提高。四是上下结合,主要指政府和软件公司的结合。软件产业需要政府的保护和政策性支持。五是软件公司主体和技术资源的结合。要以软件公司的市场能力、市场规模、市场机制等优势与技术型的单位相互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