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企业薪酬制度于企业经营战略冲突矛盾解决途径研究
当一个软件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时,首先必须考虑这样几个主要问题:我们是什么样的软件企业,我们往何处发展,我们的长处、短处、机会、威胁是什么,决定我们能否很好完成目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而这些问题反映在人力资源战略方面则依次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组织来达到目标,在何种程度上这些长处、短处、机会和威胁与我们的人力资源的能力和素质有关,在何种程度上我们员工的质量、动机承诺和态度有助于或有害于软件企业的成功等。反映到薪酬制度上来就是软件企业的经营战略需要什么样人才,是看中追求卓越的控制成本能力,还是标新立异的创新思维,或者是细分市场的能力。如何去激励这些态度的形成。
当软件企业的核心战略是以创新来赢得市场时,需要的是敏捷性的、敢冒风险的、具创新力的人员。对他们采用的激励手段是奖励生产和流程中的创新。在薪酬制度的设计中,需要的是灵活变通的一般工作描述。例如一些高科技产业,就是如此。当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聚集于成本领先时,如劳动密集型的制造行业。那么需要以最少的人力做最多的事。对薪酬制度的要求是注重竞争对手的劳动力成本,增加浮动报酬,强调生产效率,重视系统控制和工作要求等等。当软件企业的目标是以客户至上时,如服务行业。就迫切需要奖励让客户满意的行为和表现的激励机制和以定单来评价工作及能力的约束,由此获得软件企业的竞争优势。
薪酬制度在复杂的软件企业管理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被看作推动软件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软件企业通过薪酬制度中的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向员工表明软件企业追求的目标,有效的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态度。而员工的行为和态度,又反过来影响软件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如果把软件企业战略似做软件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那么薪酬管理就是软件企业战略中的一个链条,在以创新为特征的软件企业管理中,薪酬管理创新愈加成为软件企业战略管理和管理政策创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传统的薪酬管理理论知识对直接经济的报酬,特别是货币工资感兴趣,因为按照古典经济学理论,薪酬是劳动成本,是一种生产费用,是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收入的一种资本形式;同时,薪酬作为劳动者工作的报酬,是促使员工尽最大努力并保持干劲的最重要的动力源。薪酬管理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员工生产积极性的高低。与古典经济学理论相应,传统软件企业管理理论将报酬作为唯一的员工激励手段,“软件企业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是否采用了最新的工资体系”就是曾经一个有代表性的说法。随着软件企业性质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员工报酬的成分发生了实质的变化,间接经济报酬和非经济报酬的部分越来越重要,与物质报酬完全不同的精神薪酬,也成为了争议的焦点。一些软件企业的管理者更加注重利用薪酬和福利管理对员工内在价值和创造潜力的挖掘。例如将员工的培训和开发投入与薪酬管理相结合起来,增加带薪休假制度,以各种形式让员工持有软件企业的股份,使员工的工作更具有挑战性,趣味性,成就感和责任感;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条件和灵活的工作时间等等。
公平付薪历来是薪酬理论争论的焦点之一。因为合理而公平的劳动报酬可以充分调动大多数劳动者的积极性,减少劳资纠纷。传统理论将公平的概念绝对话,并将其等同与平等,加剧了管理者的茫然,也容易导致劳资争议。近年来,一个与薪酬管理公平化思想相关的概念“可比性价值”的提出,发展了传统的同工同酬概念,也是薪酬内涵深化的表现。用“可比价值”来解释公平付薪理论,是薪酬内涵深化的表现,其意义在于将公平化建立在更为宽大的基础上,引导人们不再将报酬公平与否的注意力放在内在相对相同职位,而是对相似职位的工作评价上,使得软件企业的薪酬管理更为灵活和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