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职院校职称评审量化模式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某些陕西高职院校在职称评审过程中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受到广大职称申报教师的热议。本文针对当前陕西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针对陕西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工作进行改革,及实施职称评审量化评分模式,推进职称评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等方面展开讨论。
1.数量与质量有机融合,全面考评教师综合素质和业绩成果。
设计职称评审量化评分体系指标,考评内容涵盖教师主要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内容,科学评价教师业绩成果,正确处理教学工作量与教学效果的关系、论文课题数量与成果级别的关系。在教学工作量考核中设置基本教学工作量计分下限和超工作量加分上限,在督促教师主动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时,既控制总量又保证质量。在教学质量考核中采取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学督导评价、专家评价等多维度综合考评方法,客观真实展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学成果评价中全面包含教师参与专业、课程、教材、实训基地、资源库建设等任务,教师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情况、教师个人专项荣誉、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项目的获奖成果等,既展示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效果,又呈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取得的显著成绩。在科研业绩成果考评中兼顾科研数量和质量,对教师任现职以来在省级普通期刊发表的专业论文设置5篇上限,超过限制多发表的期刊论文一律不计分,并适当提高核心期刊、sci论文的分值,鼓励教师在本专业领域深入研究,发表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2.合理设置指标权重,突出关键指标,凸显政策导向作用。
职称量化评分指标确定后,为各指标设计权重比例成为重中之重。科学设置量化评分指标权重,配以合理的各指标项赋分标准,综合评价教师的教科研业绩,就能有效发挥职称量化评分体系的指挥棒作用。西安职业院校在职称评审量化评分体系指标权重设计中适当提高教学业绩成果比重,占量化总分值的50%,相应地稍稍缩减科研业绩成果比重,占40%。该权重比例的设计,旨在全校范围内引导专任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中,在崇教学、重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深层次的教学改革研究。为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专业与课程建设,积极投身教学实践,职业院校将专业建设、资源库建设、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精品课程(优质核心课)建设、规划(精品)教材建设等内容纳入职称量化考评范围,并适当提高指标赋分标准。在教师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个人荣获专项奖励及指导学生获奖等指标赋分标准中,大幅度提高国家级、省级项目分值,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高水平的专业实践大赛项目评比。通过实施职称量化评审模式以来,西安职业院校近年来在教学成果奖、各级各类教师技能大赛及学生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国家级、省级特等奖、一等奖获奖数量显著增加,不仅教师的专业技能得以锻炼和提升,而且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正确处理量化考评与专家评审的关系,做到量化但不唯分。
近年来高职院校虽已全面实施职称量化评审模式,但专家评审委员会依然是职称评审工作的真正主体,职称评审推荐人选依然由专家票决产生,量化评分的汇总分值排名作为职称申报教师客观评价的量化表现,不能成为职称评审工作的全部。如果唯分值排名确定推荐人选,则评审委员会的作用得不到有效体现,若评委会的票决人选与分值排名人员由较大出入,则会让教师对职称评审过程及结果有疑义,对学校量化评分?系的作用产生怀疑。西安职业院校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将量化评分汇总分值作为评委会评议、票决的重要参考依据,评审专家结合教师个人述职、职称申报材料审阅及参评教师各量化指标得分明细,综合评价参评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岗位工作的成果与贡献。评委会根据量化评分汇总分值,按一定比例确定投票范围,确保最终票决人选大多为分值排名靠前的教师,且在教学、科研方面均衡发展,岗位业绩突出。西安职业院校通过实施职称量化评审模式,真正发挥量化评分体系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广大青年教师在今后工作中明确努力方向。
综上所述,职称量化评审模式为高职院校业绩突出、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提供良性竞争平台和脱颖而出的机会,引导教师术业有专攻,精于教学、潜心科研,为高职院校科学、公平、高效的选拔优秀人才提供重要依据。西安职业院校量化评分体系在今后的职称评审工作实践中,还应适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其不断适应本校的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