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全文)
为贯彻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落实工信部《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围绕“制造强省”、“网络强省”任务部署,抢抓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构筑先发优势,促进全省产业智能化升级,制订本实施意见。
江苏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全文)
一、产业现状
经过多年的持续创新发展,江苏已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基地,产业技术创新活跃,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加快发展,在南京、苏州、常州等地区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等部分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高端智能产品研发及应用步伐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已迅速渗透到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典型应用场景;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目前全省约有360家企业开展人工智能相关业务,涉及智能机器人及相关硬件、智能传感器及芯片、智能软件及算法、人工智能平台、人工智能系3统(应用)等领域,2017年全省相关业务收入达230亿元左右。但也应看到,江苏人工智能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有国内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高端产品少,领军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凸显。
二、总体要求
(一)主要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为根本任务,完善政策支撑、注重人才培养、培育龙头企业、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端产品,构建应用牵引、跨界融合、开放共享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建立完善人工智能产品、技术和应用协同发展机制,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先导产业,为“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坚强支撑和强大动力。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显著,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涌现,产业规模和总体竞争力处于国内第一方阵,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和应用示范的先行区。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完善人工智能产业链,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培育5家国内领先的龙头骨干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规模超过1000亿元。
——产业技术显著提升。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培育一批标志性战略产品,语音识别、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产业支撑持续增强。着力建设10个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培育一批人工智能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在重点领域率先开展创新应用,组织实施50个重点应用示范项目,培育20个提供深度应用场景的示范企业。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壮大人工智能高端人才队伍,着力打造4个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三、重点任务
(一)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平台。
——基础技术开发平台。重点建设满足机器学习、大数据挖掘、自主决策等智能计算需求的新型计算集群共享平台;构建智能软硬件、大数据、智能云相互协同的分析处理服务平台;发展面向群智软件、自动化验证系统的算法与技术开放平台;建设融合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多种生物特征识别的基础身份认证平台。重点支持南京新港人工智能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等一批基础技术平台发展。
——应用性支撑平台。突破跨媒体分析推理技术、大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技术、群体智能关键技术、混合增强智能5新架构与新技术等,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基础服务平台;在智能制造、机器人、智慧交通、智能语音、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产业领域,建设一批满足应用推广需求和市场化的功能型平台;依托南京、苏州和无锡的数据存储和超算能力,建立多类型、高质量的人工智能海量训练资源库和标准测试数据集。重点支持南京市政务数据中心(麒麟)、苏州国科数据、无锡城市云等平台发展。
——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汇聚人工智能创新创业资源,建设基于大规模互联网协作的群智服务平台、群智众创平台、科技众包平台,提供相关研发工具、检验评测、安全、标准、知识产权、创业咨询等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服务,重点建设南京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苏州工业大数据众智平台等一批双创服务平台。
(二)加快发展人工智能软件产业。
——理论与算法。聚焦人工智能前沿基础技术和核心算法,推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人机混合智能、自主协同与决策等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创新。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核心算法的硬件化、系统化和平台化发展,突破小样本学习、开发动态环境学习、理解认知技术瓶颈,优化多模多义数据理解、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