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大枣无奈喂猪喂羊,电商企业快来帮忙
近日有媒体以《佳县50多万亩红枣丰收遭遇滞销 10亿元大枣无奈喂猪喂羊》为题,报道了佳县红枣丰收不增收,遭遇滞销的情况引发媒体关注。同样我们了解到榆林除了佳县,产枣的清涧、吴堡县、神木等地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面对红枣销售困难,当地政府、爱心企业、电商企业等都纷纷行动起来,为红枣销售支招。
行业人士表示,佳县红枣种植品种产量最多的还是以前的油枣、木枣等老品种,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同时,新疆红枣上市的时间和陕北红枣几乎都在同一时间上市,导致佳县红枣销售难。前几年陕北连续的灾情致使红枣欠收,使得客商来的越来越少。如今,很多红枣客商都在新疆建立起了固定的收购基地,这样一来,就使得今年陕北红枣的销售全部挤压在当地,向外销售空间狭小。尽管佳县本地的红枣枣果大、肉厚、味甜、营养丰富,但是目前佳县红枣销售网络还不健全,品牌杂乱,知名度不高,所以市场占有率还比较低。红枣包装品牌及商标注册分散零乱,形不成合力,也是红枣滞销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陕北红枣经销大多停留在客商上门收购或当地群众自发经营,缺乏高素质的营销队伍,没有集中的红枣交易大市场,缺少红枣营销企业,产品对位销售仅靠加工企业单打独斗,红枣经销境况很不乐观。加工粗放、加工能力欠缺也是陕北红枣产业健康发展的症结之一。陕北红枣加工企业多数属于初级加工企业,主要以烤枣为主,附加值不大、效益不高,且多为季节性加工,生产秩序混乱,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和卫生要求。个别企业从事枣酒、枣饮料等深加工,但由于产品科技含量还不高,加之企业经营者的管理能力、经营理念等因素制约,企业效益不佳。
为此,榆林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一是鼓励各类红枣加工、营销企业积极收购红枣;二是从2015年光伏企业收取的植被恢复保证金中,给佳县、清涧县等红枣主产县预借2000万周转资金,用于红枣收购营销;三是鉴于该市红枣加工企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高,加工能力低,明年将红枣加工器械设备列入全市农机补贴范围;四是市县将把红枣基地建设、低产林改造、产品营销奖励、贴息贷款以及对加工企业扶持资金纳入全市植绿大行动资金预算中。
经媒体报道,榆林多个区县红枣滞销的事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省内外相关企业以纷纷行动起来,前往佳县、清涧县采购红枣,帮助枣农早日摆脱困境。除了上门收购,电子商务为榆林红枣销售打开了一个新渠道。得知佳县等地红枣滞销的消息后,农业电商专家、多位微博达人在微博上发出呼吁,希望更多的客商和电商来帮助陕北榆林枣农销售红枣,将借助各自的电子商务平台,帮助枣农销售滞销的红枣。只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行动起来,大家一起携手,榆林枣农面临的困境将会很快被解决。